华鲁恒升股票行情2021
年度盘点:华鲁恒升2021年涨9.98%,跑赢大盘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盘,华鲁恒升报收于31.30元,较2020年末的28.46元(前复权价)上涨9.98%。5月21日,华鲁恒升盘中最低价报20.97元,股价触及全年最低点,9月16日股价最高见41.28元,最高点相较于年初最大涨幅达到45.05%。2021年度共计4次涨停收盘,无收盘跌停情况。华鲁恒升当前最新总市值661.03亿元,在化学原料板块市值排名4/65,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246/4604。
北向资金盘点
沪深股通持股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0日收盘,华鲁恒升沪深股通持股市值24.73亿元,较期初增加6.32亿元;沪深股通持股量占A股比值为3.68%,高于期初的3.04%。
融资融券盘点
融资融券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0日收盘,华鲁恒升融资余额8.95亿元,较期初增加6.98亿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1.33%,高于期初的0.33%。
大宗交易盘点
大宗交易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华鲁恒升共计3天出现大宗交易,交易笔数共计3笔,交易金额共计1369.27万元。
研究报告盘点
个股研报方面,2021年华鲁恒升共计收到38家券商的138份研报,最高目标价59.99元,较最新收盘价仍有91.66%的上涨空间。
华鲁恒升(600426):电子级EMC、DEC研发成功 服务能力获提升
类别:公司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启超/贾雄伟/裘孝锋 日期:2022-01-18公司近况
公司公告近日成功研发电子级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生产工艺采用酯交换技术,结合国内外电解液市场对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要求,通过调整提升,并经分析检测,试验装置已经打通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已达到电子级的标准,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中。
评论
切入新能源市场再进一步:根据公司公众号信息显示1,公司30 万吨DMC装置投产以来已与行业内绝大多数电解液客户展开业务合作,并得到头部企业客户的认可,近期公司电解液客户已陆续收到“宁德时代同意公司电子级碳酸二甲酯产品可以合格供应准入”的通知2。EMC和DEC研发成功之后,公司已具备三种电解液溶剂的生产能力,提升了一揽子的服务能力,我们认为有助于推动公司继续深度切入新能源领域,并开辟新的增长点。
原料用能不纳入总量控制利好公司生产要素落地:2021 年12 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原料用能终获明确,煤化工的差异化产业定位和政策导向落地表明“双碳”理念和实践已进入成熟推进阶段。将原料用能从能耗总量控制中移出,增加了行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利好公司等能效先进企业。
“十四五”成长路径明确,关注长期成长:公司德州基地己内酰胺、高端溶剂项目逐渐落地,十四五期间计划启动尼龙66、园区产业平台优化升级等新项目建设,同时谋划筹备新能源、可降解塑料等后续项目;荆州基地项目各项要素条件相继落实,项目建设逐步启动。我们预计公司盈利中枢有望持续跃升,双基地布局之下十四五成长路径清晰明确,关注长期成长性。
估值与建议
维持2021/2022 年并引入2023 年盈利预测,预计EPS分别为3.28/3.19/3.33 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1/9.4/9.0x,尽管化工行业面临景气下行压力,但是我们认为公司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盈利水平具备较大韧性,基于长期成长性仍维持目标价为42 元,对应40%的上涨空间和2022年13.2x市盈率,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风险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鲁恒升(600426)重大事件快评:碳酸酯新产品研发成功 新材料布局再进一步
类别:公司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林/薛聪/张玮航 日期:2022-01-18事项:
[1T0ab月le_17Su日m,m公ar司y]发 布《关于新产品研发成功的公告》,公司于近日成功研发了电子级的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产品。公司采用酯交换技术,试验装置已经打通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已达到电子级的标准。新产品丰富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结构,延伸了产业链条,目前公司已具备三种电解液溶剂的生产能力。
国信化工观点:
1)新产品研发成功,碳酸酯溶液布局再进一步:近日公司成功研发新产品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产品质量已达到电子级标准。此前公司已通过将自主研发的乙二醇生产线联产碳酸二甲酯(DMC)的新工艺和新型催化技术应用到50 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上,实现了联产30 万吨/年优质碳酸二甲酯(DMC)的能力。目前公司已拥有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三种链状碳酸酯产品。链状碳酸酯粘度比环状碳酸酯低,电化学稳定性更好,能够提高电解液低温性能。电池级溶剂需求增速快,复合增速达到35%。根据我们的测算,2025 年全球电池级溶剂需求约为187.1 万吨,其中国内电池级溶剂需求量约为80.5 万吨,未来5 年复合增速为34.6%,到2025 年,DMC、EMC、EC、DEC、PC 需求量分别为22.4、19.8、26.8、7.7、3.8 万吨。
2)尼龙和可降解塑料加速布局,新材料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30 万吨/年己内酰胺及配套装置已投产,20 万吨/年尼龙6 切片在建,预计2022 年上半年投产。立项批复尼龙66 高端新材料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年产尼龙66 高端新材料产品8 万吨、己二酸14.8 万吨、硝酸18 万吨、副产二元酸1.35 万吨。公司布局PBAT 可降解塑料项目,已立项批复在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区建设12 万吨/年PBAT 项目,采用电石为原料,年产1,4 丁二醇(BDO)17.95 万吨,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12 万吨;N 甲基吡咯烷酮(NMP)5 万吨,副产丁醇0.51 万吨,四氢呋喃1.32 万吨。
3)建设荆州基地,打开成长空间:公司计划总投资115.28 亿元建设荆州基地,气体动力平台项目计划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的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建设4 台煤气化炉及配套装置(3 开1 备),配套建设2 套空分装置、3 台高温高压煤粉锅炉和公用工程设施,建设100 万吨/年尿素生产装置、100 万吨/年醋酸生产装置、15 万吨/年混甲胺和15万吨/年DMF 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均实现营业收入59.68 亿元,利润总额6.26 亿元。
4)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新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的风险。
5)投资建议:公司电解液溶剂开发进展快速,持续向新能源上游原材料发展,持续覆盖尼龙及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领域,其他规划建设项目充足。我们认为,公司产业发展多样化,具备长期成长性。继续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1-23 年归母净利润72.53/74.04/82.32 亿,对应EPS 为4.46/4.55/5.06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为6.7/6.6/5.9X,维持“买入”评级。
文章引用数据来源知名财经网站,如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声明:股票分析结果不是交易决策,只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