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科技:聚氨酯材料细分龙头,2022目标价63.57 元

                 
文章简介:  12月21日,汇得科技盘中最高价55.58元,股价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汇得科技最新价为50.2元,下跌5.59%,全日成交金额达到2.2亿元,换手率4.01%。根据最新收盘价进行计算,汇得科技总
  12月21日,汇得科技盘中最高价55.58元,股价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汇得科技最新价为50.2元,下跌5.59%,全日成交金额达到2.2亿元,换手率4.01%。根据最新收盘价进行计算,汇得科技总市值为53.55亿元。
  12月24日9点30分,汇得科技开盘涨停,报55.36元,目前封单143手,折合79.16万元。截至目前,成交1462.32万元,换手率0.25%。9点31分,汇得科技盘中打开涨停,现报54.5元,成交3083.21万元,换手率0.53%。

  汇得科技(603192)个股证券之星评级分析概况:
603192汇得科技股票证券之星评级图表
 

  汇得科技(603192):聚氨酯材料细分龙头成长可期

  类别:公司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倪吉 日期:2021-12-24
  核心观点
  公司竞争力强:公司所在的聚氨酯行业是充分竞争行业,TPU 平均开工6成,鞋底原液及浆料平均开工4-5 成,而公司每年几乎都是满产满销,主要客户包括亨斯迈和日本世联集团等国际大企业,可见客户对公司的认可。客户对公司的认可主要来自公司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以及日积月累下的knowhow,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行业需求发生改变:我们观察到聚氨酯材料行业发生两个重要变化:首先,以特斯拉和蔚来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业选用PU 合成革替代真皮和PVC 人造革,且选取的均是低VOC 型环保PU 革,无溶剂型高端革用聚氨酯需求有望增长。其次,聚氨酯材料被制成动力电池缓冲垫和保温贴片,为锂离子电池提供可靠的缓冲、密封、保温和隔振作用,是未来重要的增量需求。到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需求达到2200 万辆,按照单车锂电池缓冲垫价值量500 元测算,假设渗透率达到100%,全球市场规模达110 亿元。
  公司迎来经营改善:随着福建汇得的产能爬坡,公司将打破产能瓶颈,且随着高端需求的增长,未来公司销售的产品结构将会优化,单吨净利润有望提升。此外,21 年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侵蚀公司利润,公司毛利率由之前的20%左右下降至2021Q3 的12%左右。22 年随着原材料成本的逐步回落,产品结构的升级,预计毛利率将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基于对需求增长和公司产能投放进度的判断,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 年EPS 分别为1.25、2.35、3.45 元。按可比公司2022 年27 倍PE,首次覆盖给予目标价63.57 元和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需求不及预期;价格传导不及时;达产进度不及预期;产能消化不达预期;新应用市场容量不及预期;估值下滑风险。

  汇得科技(603192):深练内功 拓汽车与新能源精品赛道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何俊艺/程似骐/朱玥/卢昊/杨耀先 日期:2021-12-23
  公司成长驱动要素:受益电动化下动力电池材料件增量场景、汽车内饰环保趋势,基于工艺链技术同源性实现品类扩张我们在深度报告《汽车零部件成长路径及投研框架:价与量,升级与破局》中总结了汽车零部件企业成长的驱动要素。基于此研究框架,我们认为公司的成长逻辑为基于聚氨酯材料工艺链技术同源性,实现产品品类从鞋品箱包向汽车内饰、新能源车用材料件等高端应用场景扩张。此外,公司也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逐步延展至下游产品型公司。
  革用聚氨酯细分领域小巨人,盈利能力强,逆周期扩产打破成长瓶颈公司深耕聚氨酯行业二十余年,创始人技术出身,重视创新研发和人才激励。聚氨酯行业面临转型,低端产能过剩,但高端产能紧缺。公司IPO募投项目一期于2020年落成,革用聚氨酯产能增加10万吨,满足下游需求,销量规模提升。短期产能落成,固定成本增加,单位毛利下滑;中长期,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结构升级(功能型、无溶剂型等高毛利革用聚氨酯占比提升),单位毛利有望修复,量利齐升,业绩加速增长。
  从原材料供应延伸至下游产品,横向拓展新能源车用材料件电池安全性的需求提升,主要源于:①电动车终端卖点逐步从续航过渡到安全性;②政策法规要求事故发生后预留“5min安全逃生时间”;③电池技术趋势中结构件减少使得安全性进一步下降。在集成与安全趋势下,减震缓冲、阻燃隔热、导热保温等电池新材料件的种类和用量增加。2021年公司基于工艺链技术同源性,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客户定制开发出多种不同功能的聚氨酯产品,成功切入新能源车赛道。新能源车用材料件赛道价值量高(单车价值千元量级)、成长性强(材料件+新能源车,双渗透率提升),打开二次成长曲线。
  布局新型环保汽车内饰原料,切入主流客户供应链消费升级与环保趋严推动PU革向下替代PVC革/织物、向上替代真皮,成为汽车内饰主流面料。汽车内饰PU革是通常采用功能型、无溶剂革用聚氨酯制作,是革用聚氨酯下游的高端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壁垒。近年公司成功研发无溶剂型聚氨酯合成技术,并获得日本世联的认可,成为世联在汽车内饰革与座椅革供应体系中最主要的革用聚氨酯产品供应商。随着世联客户拓展,公司汽车内饰业务有望保持高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E-2023E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35、2.95、4.5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0、18、12倍。参考历史估值和2 可比公司,公司估值有较大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文章引用数据来源知名财经网站,如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声明:股票分析结果不是交易决策,只做参考!